2020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决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冲刺之年,更是乌镇镇农业工作攻坚克难的关键之年。今年乌镇镇农业农村工作,将以为乡村振兴聚力、为现代农业赋能、为农村小康增色、为乡村治理提效为导向,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以更为饱满的工作热情,迎接新一年的机遇与挑战。
启动镇级美丽乡村“水墨古镇 多彩乡村”项目,突出“原味古村+原色田园 +原生苗圃”三大主题,打造一条具有浓郁乡村特色的镇级精品路线。
重点开展植材路餐饮店整治和银杏公寓西区雨污分流改造,继续对存在雨污串管、混接等问题的小区、学校、医院等单元开展修复及改造。结合“一村万树”三年行动计划,大力开展“四旁”植树、补植培育和绿化片林建设,持续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助力于乡村振兴。在北庄浜、浮澜桥港、白娘子港安装3个移动在线水质监测平台设备,全天候地采集水质中COD、浊度、溶解氧、氨氮等数据,并通过云端上传到可视化平台,实现在线监测以及远程控制。计划在6月底前,完成方案设计论证和细化流程,下半年进行农户土地租赁和农房搬迁安排,及时开展土地接管、工程招标与施工等工作。
及早谋划生产布局,种粮补助政策、土地流转扶持政策突出导向引领,今年新建晚稻绿色高产千亩示范方1个、百亩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方3个、优质米品种示范方1个。以新引入的桐乡市瑞梦丝绸寝饰有限公司蚕桑产业生活园项目为依托,开展蚕桑全产业链建设,计划建设高标准丰产桑园500亩,配套建设大蚕饲育大棚10000平方米,生产用房1000平方米。
以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生产企业、家庭农场和其他具有一定规模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作为重点监测对象,全年计划农残检测500批(次),配合做好季度风险抽样和水产检测,确保消费者舌尖上的安全。2020年第一批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计划建设高标准农田4467亩,涉及6个行政村。同时在翔厚村新建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693亩,新建节水灌溉泵站5座,改建节水灌溉泵站1座,低压管道26587米。新建1-2条高质量生态拦截沟渠,净化农田尾水出水水质,严把源头控制关,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秸秆还田等实用技术,努力降低氮、磷等化肥的总用量,从而减轻农业生产对环境的影响。依托车溪农业公司平台,组建专业服务队伍,计划扩建大棚设施蔬菜基地12亩、果树种植基地10亩,继续建好优质稻米基地300亩,发挥已注册的4个品牌作用,完善配送平台,打响乌镇农产品品牌。突出茭白、湖羊二大主导产业,完善“茭白—湖羊—茭白”的农业全产业链循环模式,并结合董家区块征迁工作,做好茭白种植面积占补平衡,跟进服务好新的董家茭白市场选址、搬迁等各项工作。
在新翁村乌镇大道东侧建设一个约88.6亩的精品苗木示范基地,共设大乔木种植区、苗木大棚培育区、精品苗木种植区、苗木临时存放区和苗木装卸区等5个区域。
围绕重点项目推进、政策研究制定、运营主体落实等方面,组建美丽乡村建设、智慧农业、农业招商等专班,广开言路、拓宽思路、群策群力,进一步增强农经中心人员队伍的执行力和凝聚力。加强对农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加速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认真落实大学生从事现代农业、农业生产经营型人才培育、乡村人才振兴等政策,吸引更多年轻化、专业化、智能化人才从事农业,使农业后继有人。建设农村基层预报预警体系,完善水利防汛防台抗旱薄弱环节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水平。实施浮澜桥港西段防洪能力提升工程,以应对极端气候条件下的水位暴涨,充分保障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北永兴港综合整治水系连通项目上塔庙港(一期)治理工程,自2018年底开工以来,经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目前已接近尾声,力争到2020年5月前全面完成。
乌镇国际互联农业博览园项目,疫情响应解除后将全面加快建设,原计划另2座智能化玻璃温室于3月底前建成投产,可能稍有推迟;金字塔大棚设计构架已完成,上半年将继续督促投入及建设。
把乌镇现有互联网+现代农业、智慧水利、农业机器换人、互联网企业孵化器等分散分布的点,通过制定数字农业小镇规划,以规划为引领并出台配套政策,由点带面,以面连片,逐步形成具有乌镇特色的数字农业经济。